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2023-03-24 10:47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近年来,菏泽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黄河滩区迁建、黄河流域绿化种植、黄河沿岸产业发展等相关措施都是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诠释,如今的黄河滩区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民生
截至2022年,菏泽市累计投资150多亿元,集结8万建设者,先后攻克了黄河布船抽沙难、村台地基降水处理难等一系列困难问题,如期完成了滩区迁建这个菏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
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全部建成,每个安置社区均高标准配齐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学校、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14.6万滩区群众摆脱黄患之苦,实现了“百年安居梦”。
水利
菏泽市着力设防大堤、险工、控导工程等的建设与维护,形成了以两岸堤防、河道整治和引黄涵闸为主体的防洪兴利工程体系。大力发展节水城市建设,当前菏泽市通过了省级节水城市验收和节水城市I级评价考核,6个县区达到了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
旅游
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1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6.53公顷,是菏泽市首家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建设碧海金滩观景区、千亩湿地保护恢复观赏区等景点设施,逐步形成了以弘扬黄河文化、开展湿地观光、水上游乐、森林游憩、果品采摘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湿地公园。
黄河滩区以生态文化特色产业为依托,利用多类型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加快建设黄河森林公园、君博园、黄河湾公园等旅游廊道,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黄河湾文化旅游带。
土地
为解决滩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的问题,2015年开始在东明黄河滩区进行人工虎杖试种,2020年至今,虎杖种植13000亩、6000万株。
虎杖种植项目建成后,可减少东明黄河滩区泥沙流失量约30%,全年可减少地表径流量高达25%以上,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每年提高1.20%、16.85%和23.24%,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000吨,能够进一步改善黄河滩区生态环境,提升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修复能力。
经济
东明县利用虎杖的药用、食用价值,对虎杖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既保护了环境,也促进了菏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2021年举办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芍药艺术节,2022年举办山东省首届森林文化周东明分会场系列活动。公园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平均年收入300万,吸引周边贫困户、农户来公园务工、从事小商品买卖,增加村民收入来源。
巨野新巨龙省级湿地公园实行“同步式搬迁、生态化复垦、产业式开发”的治理模式,充分利用五大资源,着力发展八大产业集群,构建了农、林、牧、渔、游相结合的循环经济链条,不仅对采煤区塌陷地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还为广大农户增加了经济收益。
绿化
林业部门做好“增绿”文章,夯实“护绿”责任,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7万亩,建成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村居9个;累计实施美国白蛾飞防面积近40万亩;对全县36株古树及1个古树群建档保护,结合滩区复耕工作,对黄河滩区村庄内的大树进行逐村摸排登记,实施“大树进村台”工程,共移植大树200余棵,果树10万余棵。
生态
菏泽市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开展退耕还湿、生态补水、栖息地恢复等行动,已建立湿地公园20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0处。
黄河沿线生态状况改善后,迁徙和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每年途经这里栖息的候鸟增加到20万只左右,平均能停留两三个月。单县浮龙湖、曹县黄河故道、成武文亭湖、郓城宋江湖、鄄城雷泽湖、巨野新巨龙等湿地已成为候鸟聚集地,大量驻留栖息的候鸟成了“生态菏泽”的靓丽名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编导前来旅游、打卡、拍摄生态纪录片。
法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4月1日生效实施,为深入宣传该法律,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黄河、保护黄河、守护黄河的浓厚氛围,3月初,由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菏泽黄河河务局及沿黄四县区法院、黄河河务局联合开展的“凝聚‘菏’力 法护黄河--黄河保护法治宣传月”活动启动。
菏泽检察机关对标市委、省院安排部署,紧紧围绕黄河保护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以来共办理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65件。市检察院组建“检心菏护”未成年人办案团队,深入沿黄乡镇开展法治教育77场次,为沿黄乡镇4675名留守儿童建立数据库,对黄河滩区群众开展司法救助的意见,司法救助92件,发放救助金60余万元。